李陵投降匈奴后结婚生子,后代发展成一个国家,主动与唐朝认亲

2023-04-25 11:34:18

李陵投降匈奴后结婚生子,后代发展成一个国家,主动与唐朝认亲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古代,不仅文官大臣们讲究家族传承,就连武将,往往也是"世代将门",比如我们熟知的李广,他的先祖李信,曾是秦王国的一员猛将,消灭了七雄之一的燕国,只是后来败在楚国手里。虽然他的名望不如王翦,但也算得上将帅名门。到了汉代,面对匈奴的入侵,他毅然参军抗敌,靠着家传的一手好射术,跻身于当时名将的行列。

不过,李广的运气却不好。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才能卓越,匈奴人也攻不破他驻守的防线,但他总在最关键的战役中"掉链子",始终不能立下足够封侯的功勋,这也衍生出后来那个著名成语。同样,李广的子嗣从小也追随家传,他的儿子李敢,同样是少年英豪。只可惜,由于父亲的自杀,他一怒之下打伤了军中第一人的卫青,被另一位桀骜的天才将领霍去病射死。

李广的长子去世得很早,只留下一个儿子,这就是李陵。他简直是祖父的翻版,不仅弓马娴熟,英勇过人,还深受士卒的爱戴和皇帝的信任。他刚当上统领800骑兵的小将时,就敢深入匈奴的腹地,跋涉2000余里,没有任何损失,全身而退。后来,武帝给他5000步兵,让他为前线运送给养,却被他拒绝了。

李陵在武帝面前抗议,认为自己的将士都是一等一的精锐,不愿意只承担后勤工作。在武帝表示没有足够的马匹让他出征时,他傲然表示,只需要这5000步兵,就敢于直接进攻匈奴王庭。不过,步兵终究还是有劣势,还没能等这位心怀远大的将军到达地点,就被将近10万的游牧骑兵包围了。

稍微懂点军事的都知道,步兵对骑兵本来就有劣势,更何况人数差距已经超过10倍,即便是战败,也谈不上丢人。李陵带着部下们奋勇抵抗,将运送补给的车辆作为屏障,终因所带的箭矢用尽,力尽被俘。起初,武帝认为他战死了,得知他被俘的消息觉得很没面子,连为他求情的司马迁也被牵连。

李陵起初假意投降匈奴,意图保全将士们的性命,伺机逃回汉朝。武帝听闻后,派出大将公孙敖前去接应他。由于叛徒的告密,李陵逃跑的计划失败了。公孙敖没能完成任务,害怕受到处罚,便根据流言,谎称李陵已经投降匈奴,还帮助纪律松散的游牧民族训练精兵。武帝大怒之下,将李家三族都诛杀。

实际上,真正帮匈奴训练的是另一位叫李绪的将领,但听闻家人全部被害后,李陵知道自己回不去了。匈奴的单于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和气节,即便李陵始终心怀故国,依旧把女儿嫁给他,还将他封为右校王。即便是后来李陵刺杀了李绪,单于也出手庇护他,可见这位异族统帅对李陵的关爱。

武帝去世后,朝廷权力逐渐落到霍光手中,而他正好是李陵儿时的伙伴和战友。他派出使节,希望能劝说李陵回国。以霍光的权势确实能保住李陵的性命,家族的覆灭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。他已经在匈奴有了新家庭了,不愿意再次背叛,因此没有答应,最终在匈奴老去。

唐朝的皇室是名门"陇西李氏",皇帝们自认为是李广的后代,还能拿出一份完整的家谱,证明他们是李敢留在汉朝的儿子李禹的后裔。

648年,来自游牧国家黠戛斯的一支使节团造访长安,连他们的酋长都跟来了。这位酋长自称是李陵在匈奴的后裔,不仅前来朝贡,更是来"认亲"的。虽说匈奴没有完整的文字史料记载,但从地图上可以看出,李陵的封地在坚昆,正是黠戛斯的前身。

在匈奴被唐军驱逐后,西北的少数民族霸主就成了回鹘。而黠戛斯壮大后,连回鹘都不是对手,霸主之位再次易主。然而黠戛斯却没有成为唐朝的又一个外患,这个异族国家的王室一直自认为是李陵的后裔,和中原李家流着同样的鲜血。一直对外保持影响力的唐朝自然相当给面子,武宗时期还派出高官专程前往,国书还是当时的一代权相李德裕所写。

之后,在宣宗时期,他们的可汗得到了"英武诚明"的封号。当回鹘人绑架了太和公主,威逼唐朝出让土地时,这位可汗也主动请缨,愿意率40万大军为唐朝效力。可见,这个草原国家在强盛的时候,依旧和中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