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观点!周润发救不了“赌神”,情怀也救不了港片

2023-06-28 05:46:24

暑期档大银幕票房之争,由端午档开启。

悬疑片《消失的她》强势领跑,情感片《我爱你!》口碑票房双丰收,点映中的《八角笼中》反馈极佳,但原本被看好的周润发新片,却悄悄掉队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。

《无双》原班人马打造,周润发、袁咏仪主演,配角聚集了方中信、廖启智、安志杰等港片熟面孔,从台前到幕后,都是地道的纯港片阵容。

上映前它自带港片与周润发光环。

即使题材并不新鲜,老港片迷冲着情怀与周润发也要给三分面子,配上廖启智等难再重聚的演员阵容,即使成不了现象级爆款,至少也是部小王炸吧?

然上映之后,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第一轮便被炸没了。

口碑迅速翻车,5+的评分里至少有4分是由周润发滤镜博得。

票房惨不忍睹,不仅打不过全员老年演员阵容的小众情感片《我爱你!》,甚至连王宝强新片《八角笼中》的点映成绩都没能赶上。

别人的起点门槛是破亿,它的终点目标,可能要下调至半亿。

对这个结果,没看过的港片迷可能会觉得唏嘘,看过的观众,只有一个观感:“实至名归”。

情怀与周润发,已经救不了执着于活在过去的港片。

这部电影原本能赢在港片标签与卡司阵容,但从创作立意上,它就早早输了。

整个故事,都带着穿越时空般的尴尬

不是古穿今,而是穿越回了老港片时代,无条件推崇“浪子回头”、“边缘大哥”的老片套路,总是有着圣母般的“痴女”,等待着一个毫无责任感的“败类”。

立意陈旧

男主吴光辉(周润发饰),也就是片名中的“赌神”,但没有周润发版传奇赌神的实力,正确来讲,应该是一位更接近现实生活的赌徒,从年轻时便嗜赌成性。

他的人生,不是在去赌博的路上,就是被追债的路上。

但正如电影里的古惑仔总能吸引到中二青年崇拜一样,边缘人士偶尔流露的一点温情,也会捕获一些偏爱浪子情结的人士,颇受恋爱脑青睐。

于是,赌徒吴光辉遇到善良的社工李夕,街头“大哥”给出狱人员和边缘人士提供工作机会的举动,打动了李夕芳心,两人很快便成为情侣。

然,赌徒终归是赌徒,在爱情与赌桌面前,后者总能占据上风。

《消失的她》中的何非如此,本片中的吴光辉亦是如此,沉迷于赌博的他仍旧每天奔波于牌桌之前,欠债累累,漠视女友,最终让李夕心灰意冷。

原本相爱的情侣就此离散。

人到中年,单身潦倒的吴光辉再遇旧情人李夕,他会不会后悔年轻时的荒唐伤害了一个曾经深爱自己的人?会不会想要弥补对方?

想多了,多年前犯错的是吴光辉,多年后态度恶劣的亦是吴光辉。

得知李夕当年离开时已经怀孕,并生下了儿子阿阳时,他的反应是:肯定是骗我的——关我什么事——别来搞我——给钱话的我那就帮忙养一个月吧。

你以为吴光辉的恶劣反应只是保护色,其实内心很激动吗?

七话当时也是这么以为的,还在想发哥的演技好像不太对,角色态度过于恶劣没有温情铺垫,待看到后续,才发现自己委实想多了。

编剧给出的,的确是一个至死都爱自己的浪子。

面对儿子,缺席十多年的他毫无愧疚,一心只关注能拿到手多少钱,发现儿子患有自闭症,没有伤感心疼,只有摆烂式育儿,甚至连“育”字都算不了。

拿到前女友给的大额生活费,却连患自闭症的儿子吃饭都不准备到位,发现儿子是赌博天才时,一度想让对方通宵帮自己赢钱,毫不顾及对方身体与心理健康。

当儿子因为他的不负责发病时,吴光辉的第一反应是暴力打压。

这样的吴光辉,让七话想到一位男性长辈面对孩子生病的感叹:我小时候不用父母管就能自己长大,他有吃有喝居然还得抑郁症?吃饱了撑的!

他们不觉得作为父亲的自己有责任,只觉得孩子“叛逆”影响了自己的生活。

但很讽刺,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主题并不是抨击失职父亲、揭开浪子劣根性,而是一个天使儿子“治愈”赌徒父亲的故事,没错,是治愈这位老父亲……

情感自嗨

前女友被赌徒一次次伤害,当发现自己意外怀孕需要男友给予勇气时,对方沉迷于赌桌,当需要男友给予自己解释与承诺时,对方巴掌相向。

但被如此浪子伤害的前女友李夕,最大的反抗却只是揣着娃默默离开,不仅对吴光辉毫无怨言,还独自生下并抚养患自闭症的孩子长大。

直到自己身患绝症时才拿钱去求助吴光辉,她的诉求甚至不是对方尽父亲责任,而是希望自己临死前让儿子能与父亲相处一段时间,多么“伟大”啊。

自闭症少年李阳,被吴光辉恶语相向、殴打,却永远像阳光小天使一样给予他温暖,间接让他知道原来李夕一直在儿子面前维护他作为父亲的伟大形象。

……

是不是有点熟悉?

时间倒退20年,浪子荒诞人生,肆意伤害爱自己的人,但爱他的人永远等在原地,让他落地即可成佛,回头即可喜提好妻子、好大儿,在影视剧中相当常见。

港片黄金时代钟情的“浪子回头”,亦与此一脉相承,年少时的观众亦沉迷于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的幻想,但长大后,却会发现其中的虚伪与可笑。

浪子可以回头,可他人为什么要站在原地去等一个伤害自己的人?渣爹可以悔改,可凭什么让一个需要被爱的孩子无视伤害去“治愈”一个不负责任的人?

所谓的浪子回头情结,往往都在极力淡化其责任,刻意突显其失意,用普通人的善却包容自私者的虚伪,其内里,不过是浪荡半生,归来白得一个家的情结罢了。

感动吗?

如果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是想揭露这类人士的自私荒唐,或许能够引发观众共情。

但试图让观众看他一再伤害他人,一再重犯劣行,然后那些被他伤害的善良家人、爱人反过来治愈他的故事,抱歉,这种PUA式的感动,OUT了20年。

或者,30年……

编剧没有50岁以上,真写不出如此让人陌生又熟悉的烂片。

套路敷衍

周润发其实饰演过很多浪子,但他30年前与张艾嘉合作的《阿郎的故事》,与如今的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颇有相似之处,都是浪子情结,都是亲情治愈。

如今来看,《阿郎的故事》里很多东西也存在一定美化,但客观来说,论情绪感染力、亲情与责任,它要比新拍的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优越太多。

原因很简单,编剧同样美化了浪子形象,却亦照顾到了观众接受度,先让观众看到阿郎为了孩子改变自己,虽然落魄,却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父亲。

简单来说,就是先改正,再去弥补家人,过程中彼此治愈,如此一来,观众便会因为对改正后的阿郎产生怜惜而忽略他曾经的错误,重视感动轻视问题。

凭借这份真心与浪子回头情结渲染,让《阿郎的故事》封神。

可见,那时候很多创作者在推崇浪子,却也清楚只表现浪子渣的一面不可能博取观众的同情心,但很有趣,30年后的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,却似乎遗忘了这一点。

这部电影在人物刻画上,更倾向于古早狗血情感肥皂剧的创作风格,50集的故事,渣男主可以直到第49集仍旧劣迹斑斑,只要第50集改正便能瞬间洗白。

亦如电影里的吴光辉。

人到中年,连孩子出现都影响不了他的赌博劣性,突然间因为昔日恋人李夕保存的旧照片悟了,等人死了,他开始审视自己,用长跑运动重塑人生。

从此父慈子孝,幸福前行。

看到这里,但凡有点社会阅历的观众内心应该都很清楚,将这种案例放到现实生活里,李夕辛苦一生给自闭症儿子留下的生活保障,99%的概率会上赌桌。

故事想表达的情感,观众共情不了,作品传递的立意,同样站不住脚。

更糟糕的,创作者甚至没给这个老派陈旧的浪子情结,安上一个真诚的外壳。

整部电影情感最浓郁的地方有两处,一是李夕与吴光辉的爱情回忆,另一处是吴光辉被追赌债时突然暴发保护儿子,但这两处,都支撑不起作品感染力。

爱情回忆,人设尬,台词更尬。

赌徒浪子与傻白甜圣母三言两误便陷入情网的故事,本身就很单薄,再让两位加起来已经100多岁的演员诠释,效果更加生硬,角色像在走情节任务。

吴光辉保护儿子那一段情况相似,别说角色没有足够的闪光点铺垫,仅父子两人的相处,便没办法让观众感动点在哪里,毕竟,祸是他一再重复闯下的。

直观来看,创作者更像是将老式浪子故事的大纲拎了过来,既不顾及当下观众审美与价值观导向,亦不花心思真正去挖掘人性、社会、情感的复杂面。

只是生硬地往大纲里面塞情节,告诉观众这一段你要感动,这一段你要生气,这一段你要哭,这一点你要笑,既没尊重观众,也没尊重艺术本身。

如此作品,怎么可能成功?

如此作品,又怎么可能让港片重现辉煌?

电影的成功应该在作品本身的能量,让港片延续的方式,应该是不断的探索与再创造,而不是拿老套路敷衍观众,把成功寄托于情怀与周润发等老面孔的号召力。

希望未来港片,给观众的是新颖与真正有说服力的情感冲击,而不是拿着老套路当万能钥匙,若如此,还不如去拍《澳门风云4》,虽然烂,却至少还能下饭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冰洋文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